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

做智能时代的先知、先觉、先行者——朱松纯院长在北京大学智能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毕业班同学:

我谨代表智能学院全体教职工,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向各位导师、家长和亲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是毕业季,也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日子。这几天我有机缘与十多个省市的最高分考生(和家长)谈话,他们十年苦读,终于拿到了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最高权利,但面临自由选择的时候,大多数都很茫然。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该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今年高考考生有1100多万,高校毕业生也是1100多万。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这每届的千万人有多少人可以成为国之栋梁、引领时代的人物?可能不到一百个,甚至不到十个。在元培学院2021级开学典礼上,我讨论了“钱学森之问”的成因,今天在你们走出校门之际,我再次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决定你们未来成就大小的关键因素是“选择与被选择”:作为北大人,你们要能认清这个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时代发展的时势,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做好准备,被未来的时代所选择!

决定人们做选择的根基是什么呢?其实,每个人都是用“心”做选择,这个“心”包含两大部分:一是价值体系,二是认知架构。人都是在自己认知所能触达的边界之内做出符合自己价值偏好的选择,都自认为做出了“最佳”的选择,但显然不是真的最佳选择,否则,这千万人中的绝大多数为何最后都流于平庸、甚至碌碌无为呢?如果自己价值与认知都受局限,别人给你指明道路,你也不会信,更不会行动!

大学的首要任务在于育人,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立心”:(1)提升认知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扩大认知边界,让你们能看到更远的山峰,预见未来的变局;(2)提升价值维度,认清自己的需求,正确看待外界的需求,懂得国家民族之大义,让你们能把自己的价值与他人、国家的价值对齐。

同学们,经过几年在北大的学习,你们应当对时代发展趋势有清醒认知,对时代根本使命能够率先觉悟,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几十年人生中不断做出明智的选择,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实现人生最大潜能。

在你们即将离校之际,我再叮嘱几句。去年我给毕业生提了三个问题:“未名之问”“人生之问”“时代之问”,希望大家在思考中更好地前行。今天,我想选取“智能时代”这个主题,人类社会正跨入智能时代,作为北大智能人,你们要做智能时代的先知、先觉、先行者!

1

先知者,要提前预判时势的到来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科技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2020年9月,我回国创办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倡通用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初心和最终目标,当时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通用人工智能还太遥远,研究这样大的方向未免不切实际,广大群众对通用人工智能还很陌生,社会上不少人误以为是美国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公司办的研究院。随后,我们在北大和清华支持下创办了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本科班),在科技部与北京市支持下获批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教育部支持下联合7所高校发起了全国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博士班)。今年3月,我在全国两会的提案中提议,通用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原子弹”,我国要将发展通用人工智能提升到当代“两弹一星”的高度。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6月12日,联合国秘书长提出支持建立类似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全球性AI监管机构,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人们常常将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按照技术划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今天,人类正在跨入“智能时代”。每个时代的到来都以颠覆式的先进生产力的出现为标志,那么智能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显著区别是什么呢?

信息时代的标志技术是通用计算机(1946年)、计算机网络(1969年)和互联网(1990年前后出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社交网络,实现人与人的高效通讯。智能时代的标志将会是通用智能体的大量出现,去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未来通用智能体一定会超过人的数目,未来必将是一个人机共生的社会。

其实,人类就是在地球这个复杂物理环境中,从简单的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到生命体出现,最后演化而出的一种通用智能体。所谓“智能”就是通用智能体在与物理环境与社会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包括个体尺度上的智能,例如具身智能、认知智能等,也包括了社会尺度上的智能,例如多智能体、社会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标是寻求统一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各种智能现象,并研发具有高效的学习和泛化能力、使其具备自主的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和社会协作等能力,且符合人类情感、伦理与道德观念。通用智能体至少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完成无限任务、自主产生任务、由价值驱动。近半年以来,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技术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社会上不少人把大语言模型看作是通用人工智能,但显然这些大模型不具备这三大基本特征中的任何一个,AI算法有一定的通用性并不等于是通用智能体。这种误解或者扭曲是由于这些媒体和产业界的朋友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造成的认知局限。另一方面,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甚至不少学者,把人工智能看作计算机的一个应用,看作一个赋能百业的技术,而看不到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大交叉的、广阔的科学领域,同样是认知的局限。

同学们,你们作为北大智能人,要能去伪存真、明辨笃行,准确把握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在热潮中保持警醒与定力,在低潮中保持信心与毅力。毛泽东曾在1930年于井冈山上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以浪漫的语言回答了部分同志对于革命高潮究竟何时到来的困惑:“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我想这个描述同样可以用于通用智能体与智能时代的到来,它正在加速到来!

2

先觉者,要率先觉悟到时代的使命

在未来人机共生的智能时代,机器可以是虚拟数字人,也可以是物理的机器人,需要逐步获得人类的信任与接纳,逐步与人类处于对等的位置。智能时代的根本使命是为机器立心,同样,这包括了两方面,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内容,如理学、心学、禅学都息息相关。

一是价值体系,是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中的“心”,即一个内在的驱动通用智能体的价值函数的集合,包含了从个体基本生理与安全需求,到社会需求,到好奇心与自我潜能实现,以及群体利益等多个层级。这个价值体系必须跟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对齐,只有建立了“良知”之心,通用智能体才能被人类所广泛接纳。

二是认知架构,是以慧能为代表的佛学禅宗的“心”,即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系,包括心智模型,这是通用智能体与人类通讯、交流、信任、合作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完备的认知架构,通用智能体才能实现与人类的四个对齐(alignment):共同的态势感知(Shared situation)、共同的演化模型(Shared predictive model)、共同的行动规范(Social norm)、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

智能科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一个最大不同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死的”、客观的,智能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活的”、主观的。智能体与各种智能现象都是客观的存在,但产生智能现象的机理是主观的、由心驱动的。从研究机械执行特定任务的计算机,到研究具备自主性的通用智能体,是从计算机科学到智能科学的转变,也是从信息时代到智能时代转变的本质特征。

智能时代,在个体尺度需要“为机器立心”。大家都能够观察到,当下热门的ChatGPT似乎表现出了一定通用和泛化能力,但又常常在很简单的问题上犯错误,认知缺乏,价值混乱。归根结底,是因为基于数据驱动的大模型(如GPT系列)仍然缺“心”,高度依赖大数据进行知识表示和调用,因此它表现出“脑雾”与“认知眩晕”等现象。我们所说的通用智能体是由内在的价值驱动的,价值对齐与认知架构是通用智能体与人交流、合作的基础,由此才能形成人机信任关系,实现人机共生。

智能时代,在社会尺度需要“为天地立心”。2020年,我来到北大,与文科同侪座谈时,提出了“1919:2020”这个概念。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大红楼发源,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系统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社会规范,引领了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的演变。2020年以来,新的百年开启,东方价值体系决定了我们选择不同于西方的道路,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不同文明的碰撞冲突。去年我们成立了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探索人工智能与政经法、文史哲等学科的深入合作,构建社会智能,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模式。我们领悟了儒家提出的“为天地立心”这一崇高理想的涵义。如果我们把整个社会,比如一个城市,看作一个整体的通用智能体,那么就可以找到共同的价值函数,回答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对谁公平等核心关切,这也是构建未来智能时代人机共存的根本命题。

3

先行者,要勇于引领时代的变革

作为智能学科的诞生地,北京大学始终与时代同行。2002年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也是全球)第一个智能科学系,2007年建成世界最早的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去年9月,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智能学科建设20周年大会暨全国人工智能院长论坛,总结经验、薪火相传。在智能学院成立以来的两年里,同学们与时代共奋进、与学院同成长,是迈向智能时代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前不久,北大发布的微电影《一块石头》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发热议,在未来的智能时代,大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想,大学的使命总是基于国家发展、时代局势而与时俱进。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78-1998,以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科技工作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20年大学的使命以引进、学习外国科技为主要特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2)第二阶段1998-2018,标志事件是1998年在北大百年校庆时,国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这20年大学的工作以填补空白、跟跑世界科技为主要特征。(3)第三阶段2018开始,以美国政府发布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为标志,国际竞争由贸易战转向科技制高点与顶尖人才的争夺。我们正处在第三阶段的起步期,如何发挥创造性思想的价值,引领时代的变革,让大学成为技术创新与思想创造的策源地,是智能时代赋予先行者的使命。

在这个时代,我们智能学科肩负三重使命:(1)为学生立心,培养具有认知能力、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时代新人;(2)为机器立心,打造符合人类价值的通用智能体;(3)为天地立心,求解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方程式,探索人类文明的新范式。

同学们,面向智能时代,让我们做一个“立心之约”。希望大家能够志存高远,时常心怀“国之大者”,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把个人的理想价值与人类的文明价值紧密相连,通过不断修炼、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价值维度,为自我立心、为机器立心、为天地立心,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智能时代而不断努力!

今天你们从北大走出,走向广阔的天地,我希望你们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架构和价值体系,形成更大格局的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清醒认知、对时代根本使命的率先觉悟、对引领时代变革的笃志力行,做智能时代的先知、先觉、先行者,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如此才能在时代的潮起潮伏中不断做出正确选择。我衷心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健康快乐,前程远大!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是你们永远的家,希望大家常回来看看!谢谢大家!

2023年7月1日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