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

通用人工智能协同攻关合作体人才培养计划 ┃ 常见问题解答

Q1: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是什么机构?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委推动成立的非营利性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在北京市、科技部、教育部共同扶持下,致力于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技创新,聚力打造具备人类核心认知能力的通用智能体,是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2年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与高校开展通用人工智能协同攻关合作体人才培养计划(简称“通计划”),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形成有组织的科研,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目前,通研院已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打造通用人工智能方向的顶尖人才。

Q2: 通计划的培养优势有哪些?

通研院为学生配备有丰富的科研项目资源、一流的硬件支持、完善的生活保障和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计划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将有机会同时享有高校和通研院双方高起点、宽领域、全方位的通用人工智能科研资源,在强大的导师队伍带领下,参与重大战略课题研究,催生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

Q3: 通计划的招生方式是什么?

通计划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生人事档案将转入联合培养的高校管理。招生一般采用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直博)、硕博连读(硕转博)和“申请-考核”制(普博)三种方式,其中直博招生为主要方式。具体招生办法(如招生指标、招生专业和选拔方式等)以各合作高校官方发布的招生简章及招生进度为准,考生须在合作高校的研究生报名系统报名。

Q7: 在录取阶段,通计划是否可以在各合作高校间进行调剂?

录取阶段,通计划不支持学生在高校间调剂。

Q8: 通计划的培养方式是什么?

通计划合作高校依据相关规定负责接收和管理学生的档案和组织关系等。培养阶段,通计划采用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在学生学籍所在高校内进行,学生在参与科研实践前,需完成高校相关学科培养方案中所列的必修课程,修满所要求的学分,并达到所在学校的考核标准。学生的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在通研院完成,由通研院导师联合高校导师主要培养,原则上不少于2年,具体学制以学生学籍所在高校要求为准。

Q9: 通计划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否有要求?

通计划学生的科研实践方向及学位论文选题将依据通研院的科研任务布局,并由合作高校导师及通研院导师认可,双方共同参与学生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审查、答辩等主要工作环节。

Q10: 通计划的毕业标准有何要求?

经过合作高校导师和通研院导师双方认可,论文达到合作高校相关专业博士生毕业标准的学生,方可按照学校和相关学院的有关规定申请毕业答辩。

Q11: 通计划的毕业证、学位证授予单位是哪里?

通过论文答辩,经合作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目标的学生,将颁发该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