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

共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栈解决方案”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7月4日,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通研院”)、中电和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和瑞”)与北京湛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湛华教育”)成功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共同推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栈解决方案”。通研院常务副院长董乐、助理院长郑卿、中电和瑞总经理陈天鹰、总工程师王雪松、湛华教育董事长张雨、副总经理唐博章等共同出席并见证本次签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培养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研院助理院长郑卿在致辞中强调:“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不仅是技术传授,更是培养数字素养、计算思维和科技伦理意识的关键举措。”她指出,此次三方合作将围绕“素养导向”的教育目标,构建“技术研发-产品转化-教育应用”的完整闭环,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

中电和瑞总经理陈天鹰表示,当前许多学校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时面临“教师短缺、硬件缺位、课程空转”的困境。“真正的AI教育必须让每个孩子获得实践创新的机会。”中电和瑞将依托中国电子的技术积累与工程化能力,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适合中小学教学场景的AI教具和装备,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人工智能之奇妙。

湛华教育董事长张雨特别提到,湛华教育将遵循“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三大核心理念,通过“教学问题→科研攻关→产品开发→应用验证”产教研协同,开发具有北京特色的多层次、递进式、科学性课程体系。整合及动态优化教育资源,确保解决方案与一线教学需求紧密对接。 

仪式上,由通研院研发的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作为特别嘉宾亮相并发言。这一技术成果未来将融入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陪伴,展现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形态。

此次合作响应了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政策要求,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破解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难题,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普及提供全栈式支持:

  • 课程开发上,结合《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开发兼具基础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的分层课程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 教学装备上,将研发适配中小学场景的智能硬件,如可交互教学机器人、AI实验箱等,让抽象技术实体化;

  • 智能系统上,通研院将提供AI助教、助学、学情分析平台及核心技术支持,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

  • 生态构建上,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50所试点校拓展,培养150名种子教师,遴选20所示范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范式。

正如通研院院长朱松纯教授所言:“智能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培养善用人工智能的青少年,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社会各界应携手共进,引导青少年正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未来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此次签约标志着三方合作正式起航,相信通过三方的资源互补与深度融合,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栈解决方案将成为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重要范本。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