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

2021年“通班”暑期科研实训活动圆满结束

通用人工智能是未来10至20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前沿和国际竞争焦点,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人才培养在国际竞争中占有重要位置,人才基础是否扎实决定着我国未来人工智能事业发展的高度与广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以下简称“通班”)于2021年应运而生。“通班”以“通识、通智、通用”为办学理念,旨在培育世界顶级复合型领军人才,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围绕该目标,朱松纯院长联合北大和清华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而通班正是实施这个课程体系、培养“通用人工智能人才”的平台。

在通班人才培养体系中,科研实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通院于2021年 7月至 9月开展了通班暑期科研实训活动。

课程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本次科研实训持续时间近两个月,通班学生参与人数总计40余人,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开展通用人工智能专题讲座10余场,有多名学生在实训结束后继续在通院参与长期科研实习。此次实训共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题讲座,朱松纯教授做了精彩纷呈的开场报告,同时邀请了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宝权等知名学者和通院的研究员们,为“通班”学生带来了为期两周的人工智能前沿理论和方法论的授课。图片  

课程内容不仅涵盖人工智能六大核心领域:视觉、语言、认知、机器人、机器学习、多智能体等的前沿理论和方法论,亦介绍了人工智能与艺术、心理学、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和应用。通过两周丰富课程的学习、相关编程项目的实践,学生们初步建立了对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大框架和整体图景的认知,强化了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第二阶段,学生根据各自的研究兴趣进入课题组开展科研实践。科研实践采取导师制,通院为学生提供了前沿的课题和专业指导,学生在导师们的带领下完成开题和结题,初体验科研开展的过程和环境,学生也有机会根据兴趣自主开展探索和创新。

部分学生在实训中取得显著进展,比如姜广源同学提出了新的算法模型用于解决视觉推理任务;刘书然同学对人和场景以及手和物体的综合三维重建做了详尽综述和对比,测试了算法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初探科研大门

本次科研实训结束后,通院针对专题讲座和科研实践等环节的教学成果对通班学生做了一次评估,评估表明本次科研实训受到学生的一致赞许。通班学生对专题讲座给出了满屏的正面反馈,比如在“认知推理”的专题讲座中,通班学生认为:

  • 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很多与认知推理相关的心理学实验。这些实验涉及到婴儿对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对因果的学习等等,生动有趣,受益匪浅。
  • 讲座中介绍了发展心理学基础,让我对人类的思考、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打算更多地了解发展心理学,期待在将来的研究中能从发展心理学获得灵感,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创新。

通院还收集了学生在此次科研实训中的收获评价,按照频次绘制词云图见下图所示。可以看出,在此次科研实训中大多数通班学生表示自己的编程能力、自学能力、英语表达能力、文献阅读和综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此外,此次实训为通班学生做了科研启蒙,帮助他们了解了科研的基本流程,培养了学习、探索和思考等系统的科研思维,打下了人工智能的学科基础,认识到了在科研中始终保持严谨、始终怀有质疑精神的重要性。

使命召唤,联合团建

在本次科研实训结束后,为响应清北两校通班学生的热切期望,通院于近日组织了通班首次线下联合团建活动。在团建活动中,两校学生不是按照学校来组队,而是全面重组为新的战队,一天的团建活动提高了两校学生间的策略规划、团队配合能力,增进了互相之间的友谊。

团建之后,朱松纯院长为通班的学生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人生讲座,同学们被讲座包含的独特学术和哲学见解深深吸引,被朱院长的“登无人之境,享清风明月”的学术追求深深感染,心中都暗自埋下一颗长期投身科研事业的种子。

讲座之后是科研实训的颁奖环节,朱松纯院长等老师现场为几位表现优异的同学颁发了奖状。其中姜广源和刘书然同学获得了一等奖,罗宇轩、唐楚玥和李宇飏三位同学获得了二等奖,林昊苇、尹禹童和田葆同三位同学获得了三等奖。

他们几人或是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对未来的研究有清晰的规划;或是具备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方法建模上有深度思考和创新想法;或是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数据收集、代码实现能力和文献综述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提升。

总结与展望

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这个大框架下,通班学子们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科研课题,通院的研究员们作为导师引导通班学生探索各个AI细分领域,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热情。在此次科研实训中,学生们既学习了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知识,又提升了文献阅读能力、掌握了基础科研工具,同时也逐渐养成了必要的科研思维。未来,通院将继续扮演大框架、大平台的角色,探索通用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激发通班学生科研创新的内生动力,引领通班学生在探索和追寻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成为未来领导人工智能行业变革的生力军。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