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

莲花山研究院二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成功举办

7月22日,莲花山研究院二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鄂州市莲花山人工智能展示馆举行。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回顾莲花山研究院发展历程,总结学术思想、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经验,擘画人工智能的未来蓝图。

图|莲花山研究院二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

会上,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围绕“从数据到智能:全球首个大数据标注基地的历史回顾”作报告。朱松纯回顾了莲花山研究院的发展历程,早在90年代末,感知器革命与互联网兴起让他预见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2004年,他邀请包括时任美国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沈向洋等在内的多位知名学者,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国际化的民办非营利科研机构——莲花山计算机视觉和信息科学研究院(简称“莲花山研究院”),并招募大数据标注团队,正式开启了大数据标注的先河。2005年,作为世界第一个大数据标注基地,莲花山研究院最早将视觉的统计建模与计算理论引入中国,打造了世界首个大型图像/视频解译数据库并制订数据采集标准,并承接了一批高校与企业的标注任务。

图|2004年,朱松纯、沈向洋等一行来到鄂州调研

早在1995年,朱松纯团队就已通过统计建模与学习成功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能够生成逼真纹理图像的生成式模型(当今AIGC大模型与该统计模型一脉相承),然而在标注数十万张图片的过程中,他预见到单纯的统计学习和大数据方法存在较大局限。朱松纯表示,目前大模型的成就堪比“登上了珠峰”,但通用人工智能是“探月工程”。他指出,一方面,通用人工智能的“暗物质”,如价值、因果、意图等要素,潜藏于感知数据表象之下,无法被传感器直接探测,更难以标注。另一方面,数据标注的过程与特定任务高度相关,不同任务要求不同的标注方法,继续扩大数据或模型规模,仍然无法提升泛化能力。因此,2010年前后,朱松纯带领团队转向以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相结合的科研路线来理解世界,探索“小数据大任务”新的技术范式,解码人工智能的“暗物质”,向着通用人工智能这一终极目标前行。

图|技术路线争论

朱松纯表示,莲花山研究院的早期探索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赢得了先机。结合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态势和我国通用人工智能战略,朱松纯在研讨会上介绍了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通通”实现了通用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从0到1的突破,展现了基于认知架构,由价值和因果驱动的自主智能,并能和人类价值实时对齐,具备透明、可解释的推理和决策过程。不同于当前主要以海量数据为基础的大模型,以“通通”为代表的通用智能体突破了对大数据大算力的依赖,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道路。

图|莲花山研究院培养了中国早期一批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人才

会上,朱松纯特别介绍了莲花山研究院在人才培育方面的成就。莲花山研究院是最早孕育计算机视觉杰出人才的摇篮,目前,多数曾投身于此学习、工作的成员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翘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节点,莲花山学派学术思想将得到进一步延伸,通过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新路径,继续引领人工智能新的发展方向。

在当日举办的2024年湖北人才周暨7·22鄂州人才周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陈熙霖,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Salesforce AI Research 副总裁熊蔡明等作为莲花山研究院早期的共建者纷纷表达了对莲花山研究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沈向洋表示,莲花山研究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启蒙了一批人工智能科研创新和创业人才,在划时代的人工智能发展大潮中,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价值。熊蔡明指出,莲花山研究院的宝贵经历为其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得以在全球人工智能舞台上贡献力量。

图|鄂州市莲花山人工智能展示馆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鄂州市莲花山人工智能展示馆首次亮相。该展示馆共设有“世界人工智能发展脉络”“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人工智能在鄂州”“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在鄂州的探索”“为机器立心,迈向通用人工智能”六个展区,全面呈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与莲花山研究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探索。据悉,立足于莲花山研究院的人工智能研学底蕴,该展示馆将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溯源地、人工智能产业孕育发源地、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创新基地,以人才驱动科技创新,以“人工智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